见义勇为,一直是中华民族弘扬的传统美德,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仅是极少数。一般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英雄,多是有能力且有胆量的成年人,他们总能在别人冷眼旁观,或是爱莫能助时挺身而出,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,既帮助了别人,也成就了自己。这样的人,应当是我们赞扬的英雄,学习的榜样。
近日,央视新闻报道并赞扬了河北保定6名中学生见义勇为、勇救火情的光荣事迹。据报道称,9月19日这天,保定七中初二的6名男同学正在小区内打球,意外发现附近一栋居民楼突发火情。眼见浓烟很快从楼内冒出,灾情刻不容缓,6名男同学没敢耽搁,立马拎着楼下浇花水桶开始救火,意图在火势尚未扩大时将其扑灭。但可惜事与愿违,数桶水浇下去后,火势并未减弱反而愈演愈烈,火焰高度已达两层楼高,他们只好赶紧报警,请求消防部队援助。
在等待消防部队救援的时候,这几个大男孩也没闲着,他们冷静且快速地商量了对策,然后用校服捂住口鼻,顶着浓烟冲进居民楼内,挨家挨户敲门告知火情,提醒他们尽快下楼避险。在这几个大男孩的及时预警下,起火居民楼内的住户都以最快速度离开了危险区域,等待消防部队救援。不多时,消防部队赶到,大火最终被成功扑灭,并无出现伤亡情况。
到底是什么原因,让这几个半大少年能在面对危险时毫不慌乱,而且还能机智地运用恰当的方式见义勇为呢?据了解,事发之前,保定七中刚好给学生们进行了新学期的消防知识培训,并且组织了消防逃生演练。没曾想时隔演练不久,他们几个人就遇到了真火情,刚学的知识正好有了用武之地。由此可见,学校时刻紧抓安全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。
6名少年勇救火情的事被央视报道后,在网上激起了一片赞扬声。不少网友都赞许道,这才是中国少年该有的样子,遇事冷静不慌张,既有能力也有胆量,应该为他们点赞!也有网友认为,少年们能勇于作为,也得感谢保定七中的老师们,正是老师们在平日里培养了学生们乐于助人、见义勇为的好品质,并教会其正确的消防安全知识,他们才会有这个意识和胆量去做这些事。
不过,少年们虽勇气可嘉,但有一点做得还是不够稳妥,那就是在发现火灾后,他们没有及时报警,而是选择先自行救火,此举并不可取。作为非专业人员,在不能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,最好先报警后行动,这样既能避免贻误最佳救火时机,也能给自己多提供一份保障。毕竟见义勇为虽好,但也应量力而行。